-
12/08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高可信软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许进团队生物计算机取得突破成果
生命体是一个以生物大分子为材料构成的人类已知的最智慧的信息处理“机器”。所以,人类近几十年来,意在用生物材料研发信息处理的计算机,称为生物计算机。当前的生物计算机主要集中于DNA计算机的理论、实现技术与方法展开研发。DNA计算机目前的研究方向有两个:一个是以DNA分子作为“数据”,以生物酶或生化操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来研发...
-
28/05
电子学系王胜-彭练矛课题组在碳纳米管单片光电集成芯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单片光电集成芯片研发一直是纳米光子学和电子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且在光通信和芯片光互连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以硅基为主导的集成电路和以III-V族化合物为主导的光电器件之间由于受制于工艺不兼容,难以高度集成;新兴纳米材料的涌现为此提供了新思路,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有关纳米材料波导集成的相关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石墨烯、黑磷、过渡金属...
-
22/05
电子学系孙伟研究员课题组基于DNA模板的高性能碳纳米管晶体管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生物自组装结构具有精细的三维形貌,其关键结构参数小于光刻等传统纳米加工手段的分辨率极限。利用自组装生物分子作为加工模板,目前已实现金属材料、碳基材料、氧化物材料的可控形貌合成。然而,基于生物模板的电学器件的性能往往远落后于通过蚀刻或薄膜方法制备的同类器件,且缺乏长程取向规整性,因而制约了生物模板在高性能器件中的应用...
-
22/05
电子学系张志勇-彭练矛课题组在用于高性能电子学的高密度半导体阵列碳纳米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集成电路的发展要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晶体管在持续缩减尺寸的同时提升性能,降低功耗。随着主流CMOS集成电路缩减到亚10 nm技术节点,采用新结构或新材料对抗场效应晶体管中的短沟道效应、进一步提升器件能量利用效率变得愈加重要。在诸多新型半导体材料中,半导体碳纳米管具有超高的电子和空穴迁移率、原子尺度的厚度和稳定的结构...
-
23/04
电子学系彭超副教授课题组发表拓扑保护下单向辐射导模共振态重要研究进展,为光子器件拓展可...
单向辐射(unidirectional emission)作为实现大规模光子集成和光子芯片的关键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高性能光栅耦合器、高能效激光器及激光雷达光学天线等,目前大多通过分布式布拉格光栅反射镜、金属反射镜等镜面反射实现。然而,片上集成时,反射镜不仅体积大、结构复杂、加工难度高,还会引入额外的损耗和色散。针对这一集成光子器件研究中...
-
18/04
电子学系李廉林研究员课题组在智能电磁感知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电磁感知作为智慧家庭与城市、安防检查、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共性问题,既是电子与信息领域的研究焦点,也是世界各国角逐的颠覆性技术。然而,体制和算法两方面的一系列挑战性难题(例如成本高、效率低、精度差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磁感知在第五代、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5G/6G)和人工智能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讲,包...
-
14/04
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可视化方向两项研究成果被ACM CHI 2020收录为长文
ACM CHI国际学术会议(ACM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是人机交互领域的最高学术会议(CCF-A会议)。北京大学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可视化与可视分析方向的两项研究成果《Automatic Annotation Synchronizing with Textual Description for Visualization》与《GoTree: A Grammar of Tree Visuali...
-
01/04
电子学系胡又凡研究员课题组在可穿戴织物传感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基于织物的电子功能器件是可穿戴电子技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柔性,且可在日常使用中与传统织物无缝集成。利用织物感知压力,可提供智能机器人、个人健康监测、人机交互等多领域、多种形式的先进应用。最近,基于纳米摩擦发电机的自驱动传感器由于设计制作简易、输出可靠和应用广泛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将纳米摩擦发电机...
-
01/04
电子学系陈清教授课题组在湿法化学刻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湿法化学刻蚀作为一种调控表面形貌及结构的方法,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例如,在催化领域,用以获得各种形状的纳米颗粒,而颗粒的不同表面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催化特性;在半导体领域,用以获得各种硅结构;此外,还可用以获得纳米管、纳米笼等中空结构。然而,由于缺乏在纳米或原子尺度上直接观察溶液中动态变化的有效手段,湿法化学刻蚀的一些...
-
29/11
北京大学、湘潭大学共建的湖南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微纳加工实验室落成
2019年11月25日,由北京大学、湘潭大学共同组建的湖南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微纳加工实验室在湘潭大学正式落成。这将是我国中南地区规模最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微纳传感器加工实验室,包括百级、千级、万级在内的核心超净室约1500平方米以及一批价值2000余万元的微纳加工装备,为研究院打造国内外一流的传感技术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
22/11
bet5365亚洲版官方网站教师、院友和客座教授六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增选院士名单。bet5365亚洲版官方网站一位教师、四位院友和一位客座教授榜上有名。其中,bet5365亚洲版官方网站副院长兼电子学系主任、1978级本科系友彭练矛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科学技术系1985级本科系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孙凝晖研究员,电子学系1982级本科系友、中国人...
-
22/11
电子学系彭练矛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公布了今年增选的64位院士和20位外籍院士名单。bet5365亚洲版官方网站副院长、电子学系主任彭练矛教授榜上有名。彭练矛,1962年9月出生,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83年通过中...